卡特彼勒再制造

——可持续发展的腾飞之翼

关键词:卡特彼勒再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 —— 可持续发展的腾飞之翼

       过去数年,中国很多城市开始受到雾霾影响,大气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深入探讨,也促使中国政府在2008年成为首批将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引入的国家之一,并随后把 “可持续发展” 战略提升到国家发展建设的议程,建立极少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与技术系统成为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再制造行业在此趋势下应运而生。

再制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

        秉承最大限度利用废旧产品剩余价值的理念,再制造以废旧产品的零部件为毛坯,通过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为修复手段来实现新产品的制造。目前中国的再制造被广泛用于机械装备、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行业领域。研究表明,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往往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新品,成本不超过原型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1】 。以气缸盖为例,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再制造气缸盖相对于新制气缸盖可以减少61%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6%的用水量,减少85%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再制造的过程中提高82%的生产安全性。此外,再制造还有力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卡特彼勒,再制造已然成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注【1】:《徐滨士院士教学、科研文选》) 再制造不但回馈了客户,助客户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也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卡特彼勒再制造的中国实践

        卡特彼勒发展再制造业务逾45年来,全球有7家再制造工厂。通过再制造,公司每天回收处理2,500吨的旧件,每天向全球发运9,000件再制造成品。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公司(“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工厂”)成立于2005年12月,坐落于中国上海临港产业制造园,是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第一家再制造工厂。采用“一一交换” 的商业模式——用户消费一个再制造产品时,通过 “旧件押金” 返还机制鼓励消费者退回 “旧件” ——发展在中国的再制造产业。通过专业的生产流程(CPS)、科学先进的管理工具(6 Sigma)和先进的表面修复技术推进再制造的快速发展,在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延展的同时,实现卡特彼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卡特彼勒负责再制造事业部的全球副总裁Brian Edwards表示:“卡特彼勒产品具有多个使用生命周期的设计。卡特彼勒再制造为客户提供了与新品件性能及质保一样,价格却低于新品件价格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商业模式,而且还能支持客户实现可持续目标及保护环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工厂于2012年7月庆祝了第二座厂房开幕仪式,如今工厂的员工已增加至110多名,并于2016年11月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工厂获得了第九届中华宝钢环境奖企业环保类中华宝钢环境奖,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一家获得企业类环保大奖的跨国企业。

        中国已经成为卡特彼勒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和制造基地之一。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再制造过程不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造成温室效应的碳排放量,还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新部件对原材料的消耗。这一过程将原本被废弃的产品赋予了新的价值。过去40多年,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合作共赢始终贯穿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为再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卡特彼勒在发挥行业领先者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将再制造理念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分享并积极推动实践,助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
/
/
/
/
/
/
卡特彼勒再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