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好、最老的朋友。”早已走过耳顺之年的杨红旗,开门见山地这样描述他所认识的卡特彼勒。
上世纪50年代到苏联留过学,之后将青春完全奉献给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杨红旗,可谓是卡特彼勒中国发展,最全面的解读者。
特别是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卡特彼勒和12家中国主机制造商为主角的那场技术转让、合作,让杨红旗对这家美国公司的理解更加深入。
“卡特彼勒总会在各个领域树立经典,制造突破。就在很多人习惯于机械式挖掘机,认为液压挖掘机是天方夜谭的时候,卡特彼勒已经悄然推动了全球液压挖掘机产品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对此,杨红旗这样表示。
带着技术、产品,上世纪80年代,卡特彼勒通过技术转让合作的方式,正式开启了深耕中国之旅。“前前后后,不仅是最初12家协议内的合作企业,一共40多家主机、配套制造商,都直接得到了卡特彼勒在产品、技术,甚至管理上的无偿支持。甚至,卡特彼勒派来的专家,还到过鞍钢等钢铁企业,从上游材料供应商,为中国企业提供指导。”对此,杨红旗回忆并重重强调。
这场辐射面及其广阔的合作互动,让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链条上的诸多环节,都带上了卡特彼勒的烙印。“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可以定义,卡特彼勒与中国产业、经济一路走来,并且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史上不能绕过的重要一笔。”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是亲历者,还是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