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是一种状态

身穿索拉透平logo的黑色夹克,灰色裤子,黑皮鞋,一个双肩背包加上一个拉杆登机箱,索拉透平新兴市场经理李临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位于北京望京利星行大厦B座的卡特彼勒中国区总部办公大楼。

对于他而言,这样的生活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是一种非常踏实,同时又很充实的状态。”虽然必须和时差“对抗”,但李临军依然这样轻松地表示。

这样的生活,始于17年前。那时的李临军,是中国最早几批走出国门,前往美国的留学生。完成学业后,

索拉透平给了他一个留在美国工作的机会,“非常非常珍贵的机会。”李临军说。通过一系列面试、复试流程后,李临军留在了卡特彼勒索拉透平,并且一干就是17年甚至更长。

十几年职业经历,李临军不停穿梭于美国和中国之间。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以及对各种设备、先进技术强烈的需求,并亲身参与了卡特彼勒和索拉透平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当西气东输工程陕京天然气管道为北京等大城市的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时,他就站在卡特彼勒当时为该项目提供的巨大机组旁边,和同事们一道,保障着这台庞然大物正常持续运转。

往返中国、美国,李临军时常会生出一种错觉:中国好像就是美国,不仅是北京、上海林立的摩天大楼,更有这里的同事,这里的流程,这里的制度,这里的工作,都和美国几无两样。“中国区的这些同事非常热情,总是会主动帮我想到一些我可能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有时还常常会给我比美国同事更多的‘压力’、给我一个个关于索拉透平中国业务市场、政府事务层面的拓展建议,以及具体行动方案。”李临军这样评价。

“这些主动性、互助性,来自于卡特彼勒为所有人营造的一种氛围,踏实、安定,每个员工都可以全情投入现在,投入工作。”李临军这样理解到。

/
/
卡特彼勒与中国供应商协作共赢
卡特彼勒与中国供应商协作共赢